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改变生产模式,提高生产的效率及产品质量。
由此可见,智能制造类专业是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专业,院校在进行智能制造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依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及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要求,再结合相关专业,构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可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实训一体化,为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条件。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方案由工业虚拟仿真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虚拟仿真实训室、数字化实训室、虚拟调试实训室、机器人激光焊接虚拟仿真实训室、数字化精密测量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六类虚拟仿真实训室以及智能制造加工单元和备料库房等组成。
1.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室提供工业机器人典型技术应用共性的学习,让学校的人才培养完全按照真实工业需求进行,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准备。
让学生通过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多种典型技能实训模块和多种趣味性教学模块,学习工业机器人点焊、弧焊、搬运、码垛、涂胶、装配、打磨、写字绘画、2D视觉设置和应用、识别分拣系统。
2. 3D打印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
3D打印(3DP)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3D打印通常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
通过3D打印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动手创作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3. 数字化实训室建设
数字化实训室是一个多功能实训室,可进行理论授课、编程学习、设计学习、虚拟仿真、虚拟调试等。让学生主要围绕计算机学习各种技能,学习练习以下技能:
(1)编程软件教学;(2)VisualOne虚拟仿真;(3)VisualOne虚拟调试;(4)ROBOGUIDE虚拟仿真;(5)4CP(CAD/CAE/CAPP/CAM/PDM)学习;(6)触摸屏软件教学;(7)其他理论教学;(8)职业素养与安全操作;(9)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数字化实训室还可以对外中小型企业的理论培训及理论考试。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
4. 虚拟调试实训室建设
结合前期的3D建模,动作模拟,机器人离线编程,PLC调试等,在虚拟仿真环境下进行与真实设备1:1的系统集成,并验证机器人和PLC的程序与逻辑,最后将验证好的程序拷贝到真实设备中运行。
要求应用VisualOne智能制造工厂软件进行虚拟调试,并验证PLC程序与逻辑,最终将程序应用在真实设备中。
让学生学习:(1)利用VisualOne智能制造工厂软件进行虚拟仿真;(2)利用VisualOne智能制造工厂软件进行虚拟调试;(3)触摸屏的应用;(4)PLC应用;(5)设备基础检测;(6)调试设备;(7)职业素养与安全操作。
5. 机器人激光焊接实训室建设
激光焊接技术属于熔融焊接,以激光束为能源,使其冲击在焊件接头上以达到焊接目的的技术。
通过产教融合教学机制使学生基本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开拓学生视野,依据现代激光焊接的发展需求与发展趋势、结合工业机器人、PLC系统、激光发生器、冷却系统、焊接房防护系统、烟雾吸尘系统、焊接夹具、激光焊接工艺等技术融合,实现工件设计、装夹、焊接全流程的学习。
6. 数字化精密测量实训室建设
数字化精密测量虚拟仿真实训室主要包括三坐标测量仪、二维影响测量仪、万能工具显微镜及相关配套计算机。此实训室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检验机械加工产品的各项精度指标,为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7. 智能制造加工单元建设
结合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运用智能制造基础关键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工程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智能制造系统技术以及数字化零件设计制造技术等),以数字化设备、设备互联互通系统和MES系统构建“生产精益化+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人员高效化”的智能切削加工单元,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与控制。
8. 备料房建设
备料房的主体由三坐标测量仪、计算机、钳工台、预调台、AGV小车、AGV接驳站、工作站控制柜、高度仪和料架组成,主要起存储和输送物资的作用。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三坐标测量仪、高度仪的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实践,掌握三坐标测量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包括仪器的调节、标定、瞄准、测量;掌握仪器软件的使用,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误差评定。
9. 文化建设、环境建设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需要高标准建设好,更需要科学地管理。建设与实训基地相适应的特色先进文化和教学、生产实训舒适环境。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方案突出为专业建设服务,开发相关实训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制造类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有效对接产业升级,培养适应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新型工程技术人员。